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吉安短信网 > 新闻动态 >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

公司动态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

关键词:

吉安短信群发吉安短信平台吉安短信公司

2017/11/11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信息化也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赣府厅发〔2017〕32号)和《吉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吉府办字〔2017〕164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全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区域信息化发展特色基本形成。信息化机制更完善,信息化组织实施、运维保障和市场化参与机制更加健全,政府规范引导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信息化技术、服务供给模式基本建立。信息化基础更夯实,基本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环境全覆盖,优质数字资源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教育基础数据更加完善。信息化应用更深入,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全省位居前列。信息化网络更安全,全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网站和应用平台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明显提升,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育网络安全体系更有保障。

  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各项任务,即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市级(含县级)教育管理及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校园、数字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涵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与全市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二、主要工作和时间安排

  (一)完善市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关于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赣教办字〔2017〕23号)要求,对接国家、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吉安智慧城市建设,根据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原则,逐步建设不少于6套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学应用特色系统,2020年底前完成建设。对接国家、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本地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步伐,按基础性资源上级建、特色资源本地建原则,通过市场化和本地汇集等手段,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在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动和鼓励全市学校及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和教研等活动生成本地特色资源,开发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本地课堂同步教学系列资源。资源应用要以服务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从服务课堂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程,着重在移动终端应用取得新突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信息化工作办,各县

  (二)加快推进市域网建设

  加快推进吉安教育市域网建设,以市直学校和吉州、青原、井冈山经开区、庐陵新区学校为基础,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运营商或政府数据中心机房,整合完善市域网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区域教育城域网或光纤到教室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光纤宽带全覆盖。到2020年底,完成市域网建设任务,80%以上县(市、区)完成城域网建设并接入市域网和教育省域网。建立网络运维队伍,建立经费运维长效机制,保障教育市域网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信息化工作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切实加快“三通工程”进度

  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基于市域网的校校通宽带接入,推进以“云桌面”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设备建设,将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和备课环境建设纳入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光纤宽带全接入,并提升出口带宽,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教学点出口带宽2M以上;鼓励学校建设无线校园网,到2020年底城区学校实现60%以上光纤到教室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农村地区学校无线网络覆盖率达60%以上。

  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全面落实《江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标准(试行)》,按照适用、够用、适度超前的原则,配好、配齐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到2018年底,全市教学班级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以省、市平台为依托,到2020年底,通过宽带网络和教育市域网,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到每一个教学班级。到2020年底,建设具有吉安特色的优质资源10万条以上;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全自动录播教室2套以上、云课堂标准教室2间以上、创客空间1套以上,按学科分类建设相适应的数字化教室1间以上;职业院校智慧校园、数字化技术教室、实训室等智能化环境场所覆盖率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型试点建设与研究,全市建成1-2个省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县,5-10所省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

  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充分发挥省、市平台作用,推进实名制师生和家长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鼓励教师利用网络空间开展网络备课和研修等活动,鼓励学生使用空间进行预习、作业、拓展阅读等学习活动,打造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环境。到2018年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达50%以上;到2020年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达95%以上,全市建成100个以上省级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示范网络学习空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机构队伍建设

  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加强教育系统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需成立中层机构“信息处”,20个(含)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20个教学班以下学校应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强化电教装备信息化业务部门人员配备,40万(含)人口以上县(市、区)在岗工作人员不少于5名,40万人口以下县(市、区)在岗工作人员不少于4名。面向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相关市直部门领导以及学校校长,举办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决策和领导能力。举办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集中培训,每年培训1000人以上。举办教育系统信息化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每年培训50人以上。支持鼓励学校开展各类教育信息化校本培训。(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努力扩大义务教育优质数字资源覆盖面。加快推动“专递课堂”建设,到2020年底,全市村小和教学点“专递课堂”覆盖率达70%以上。大力推进“名师课堂”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到2020年底,完成全市中小学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名师的网络精品课程拍摄工作。主动推进“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努力扩大名校优质资源受益面,大程度共享名校优质教育资源。

  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积极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采取“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师生和管理者信息化素养,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以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快信息化环境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强化信息化应用与研究

  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信息化课堂应用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与电教部门形成合力,深入推进信息化课堂教学常态应用,培养和评选一批省、市信息技术特技教师、信息化应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打磨一批“信息化教学示范课例”,建设一批“信息化教学名师工作室”。将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优评先的要求,建立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认证新方法,到2020年底,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授课课时数达总课时数的60%以上。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深度融合,实现教研工作信息化。以提高教研效益为目标,通过活动、竞赛等形式,利用各类网络载体,积极探索和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研模式,开展异地同步网络教研,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共享教研成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开展信息化大数据分析

  整合归集全市各类教育数据,分级建设吉安教育数据库和数据交换中心,2020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组建数据管理团队与分析队伍,依托大数据研究机构,开展全面挖掘和数据深度分析,推动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新机制,发挥大数据在教育事务处理、质量监管、估计评价和决策支持等各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开展多部门合作,建立跨部门的教育数据共建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信息化工作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推广和普及“智慧学校”建设

  积极探索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校园的应用研究,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深入应用,以建成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等网络化、智慧化校园环境为目标,立足课堂教学,通过示范引领、现场展示和评估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省级“智慧学校”60所以上,市级智慧校园200所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九)拓展延伸教育信息化成效

  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大教育扶贫攻坚力度,加速教育扶贫攻坚进程,通过“结对、帮扶、支教”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积极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为实现全民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教育环境提供助力,为实现吉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提供教育助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推进信息化整体特色建设

  信息化建设注重与本地区教育实际相结合,深入推进以县(市、区)为单位的信息化特色建设,从体制机制、建设运维、应用研究、辐射带动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符合县(市、区)教育实际、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信息化整体推进案例,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发展,在全省创建具有吉安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模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十一)加强教育网络安全建设

  按照《江西省教育数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技术防范机制,增强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实现安全到人、责任到岗、确保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同步发展。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委网信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明确责任,协同推进。各级政府是本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信息化工作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推进领导机构,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协调指导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主体,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科学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规范建设秩序,提高应用水平;发改部门要加大对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统筹现有相关经费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工信部门要结合“宽带中国”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支持力度;人社部门要对教育信息化工作人员职称评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创新机制,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县(市、区)分级实施的方式进行,本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共同参与机制,采取PPP等方式引导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责任心强的优秀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进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信息化服务大格局。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培养化环境下思维能力,将初中技术学科能力纳入中考测试范围,从2018年开始实施。(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强统筹,确保经费。坚持政府主导,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标准,在各级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一定比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和运维经费。各中小学校每年用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要达到年度生均公用经费的10%以上。学校在线课堂、网络同步课堂执教老师和网管员等可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折算一定课时,具体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标准统一实施。(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科学管理,加强督导。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度建设,把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列入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评的重要内容,把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作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和第三方评测。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建立信息化工作激励表彰机制,每两年开展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县(市、区)、学校及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同时多形式、多角度挖掘和宣传各地各校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各类成果,形成典型经验和案例,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来源:市政府网   吉安短信群发|吉安短信平台

我要评论(本站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客服中心
商务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商务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商务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吉安短信网

咨询热线 400-0790-114
区域负责人 QQ:2885113502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